显示标签为“科技产品”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科技产品”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5年1月24日星期五

iPad Pro M1 我的摄影好搭档



各位还记得当年的那个画面吗?当苹果“厨子”像阿汤哥一样,将一颗笔记本级别的芯片塞进了iPad里。那个时候,我的内心是真的蛮激动的,觉得苹果的生产力工具终于要迎来一场革命。

转眼间,这台 iPad Pro M1 已经陪伴了我将近四年的时间。其实,我不仅是一名视频博主,同时也是一位职业摄影师,拍摄过无数照片。一直以来,我都是坚定的富士相机粉丝,绝对的“腹肌南波万”(Fujifilm Number One)。未来有机会,我一定会和大家聊聊富士相机的使用技巧和心得。

不过,今天的主角并不是我的相机,而是这台 iPad Pro M1。为什么聊它呢?因为这几年下来,它一直是我在摄影后期处理中的得力助手。从照片的导入、筛选,到精细修图和导出,它的表现不仅稳定,还让我彻底摆脱了对传统电脑的依赖。接下来,我想和大家聊聊它在这几年中的使用感受,以及为什么它仍然是我工作和创作的核心工具之一。

我的设备配置

长期坐着办公让我成了一名“颈椎病患者俱乐部”的资深成员,所以在选择设备时,我更加注重便携性和舒适性。对于我来说,11英寸的 iPad Pro 简直是量身定制的完美选择。无论是躺在沙发上,还是趴在床上修图,它都能让我摆脱办公桌的束缚,找到更舒适的工作姿势。

我使用的是 256GB 深空灰版本的 iPad Pro。选择11英寸,是因为它在便携性和实用性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平衡点。相较于更大的13英寸版本,它更加轻便,不会显得笨重,随身携带非常方便。而且,11英寸的屏幕大小完全能满足日常的摄影后期需求,无论是精细调整还是全图预览,体验都非常流畅。

此外,这款iPad不仅轻薄,还支持 ProMotion 技术(120Hz高刷新率)和 杜比视界(Dolby Vision),再加上全身配备的 四个扬声器,影音体验也非常出色。在忙碌的生产力工作之余,用它看看电影、刷刷视频,同样能带来非常沉浸的享受。可以说,它不仅是一台高效的生产力工具,也是一个娱乐神器。

接下来,我们来深入聊聊它在摄影后期中的表现以及为什么它成为我工作流中的关键工具。

当拍完照片回到家,我相信所有摄影师第一部要做的一定是对照片进行备份。将相机中的照片导入到硬盘或者移动硬盘,确保原始文件都安全的备份,这样即使后续操作出现问题,数据也不会丢失。备份完成之后,将移动硬盘,通过Type-C转接器将它连接到iPad Pro。确认连接成功后,打开Lightroom应用,选择新建一个相册,并输入相册的名字,比如“新照片”。接着,将硬盘中的照片全部导入到这个相册里,稍等一会儿照片就会成功导入

导入完成后,就可以先把移动硬盘拔出来,然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第一步的筛选操作了。这时候,你可以使用Apple Pencil或者直接用手,点开每一张照片,利用Lightroom里的标记功能进行筛选。比如,给你觉得优秀的照片打上旗标或者星级标记,把不需要的照片忽略掉。通过这样的初步筛选,你可以快速挑选出需要进行深入处理的照片,为后期工作做好准备。

我使用的是Apple Pencil二代,通过这支笔进行操作,效率和便捷性都很高。比如,当你选择橡皮擦工具,可以精细的擦除照片中那些你不想要的元素,比如路上的杂物或者画面中不和谐的细节,还可以打开Lightroom新加入的AI生成式功能更是事半功倍,使用Apple Pencil可以让你的操作更加精确,哪里需要调整就可以直接描绘,做到随时随地的精准修复,让照片看起来更自然、更舒服。这种直观的操作方式是传统鼠标所无法比拟的。

iPad Pro在后期修图中还有个很明显的好处是,它的屏幕显示效果非常出色,颜色表现一致且准确。这对于摄影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大多数的客户几乎使用的都是苹果手机。而苹果的产品在颜色显示上的一致性非常高,这也是我选择iPad Pro进行后期修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iPad Pro上调色完成之后,交付给客户的照片,他们用苹果手机查看时,几乎可以保持和我修图时一样的颜色效果。这极大地降低了因为设备色彩显示不同而导致的颜色不准问题,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另外,iPad Pro还支持分屏功能,这对于修图时保持照片颜色一致性非常有帮助。比如,你可以将参考照片放在屏幕的一侧,同时在另一侧进行当前照片的调色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你可以更方便地对比和调整,确保所有照片的色调和风格保持一致。屏幕的拖拽缩放功能也很灵活,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参考照片的大小,从而让修图过程更加直观和高效。

在修图调色之前,还有一个小技巧要分享给大家,这可以帮助你更准确地把控色彩。首先,在调整照片之前,要将 屏幕亮度调节到60%-70%,因为过高或过低的亮度都会影响你对照片亮度和对比度的判断。另外,记得 关闭原彩显示(True Tone),因为它会根据环境光调整屏幕色温,可能导致色彩的误差。

同时,一定要确保 关闭夜间模式(Night Shift),夜间模式会让屏幕变得偏暖色调,直接影响你对颜色的感知。完成这些设置之后,你的iPad Pro屏幕就能以一个比较标准的状态显示照片,让你在调色时更接近真实效果,也更符合客户设备上的显示效果。这些小细节虽然简单,但会大大提高修图的精准度。

当你修完图后,下一步就是导出照片。导出操作其实很简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完成:

首先,点击屏幕右上角的三个点(菜单按钮),然后选择 Select(选择)。在弹出的界面中,勾选所有照片,或者手动选择你要导出的照片。接着,点击 Share(共享),然后选择 Export As(导出为)。在导出设置中,默认选项通常是 JPG 格式,接着选择 Largest Available(最大尺寸),同时将 Image Quality(图像品质)设置为 100%。

如果你需要对导出的照片进行命名,可以点击 More Options(更多选项)。在这里,你可以自定义照片的文件名和起始编号,方便整理。

完成这些设置后,点击右上角的对号进行渲染,稍等一段时间就会弹出保存选项,再选择 Save to Files(保存到文件)。这时候,将移动硬盘插回iPad,选择移动硬盘作为存储位置,并指定一个文件夹保存照片。点击确定,稍等片刻,照片就会导出到硬盘中。

这样操作的好处是,照片不会占用iPad本地的存储空间,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将照片直接传输到电脑或交付给客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电池续航方面,这款iPad Pro表现也很不错。比如,我从电量充满开始修照片,一直到最后导出完成,电量通常还能剩下20%-30%左右,续航表现令人满意。不过,为了避免在导出照片时发生意外,我会关闭自动熄屏功能,让屏幕一直保持亮着,同时插上电源来进行照片导出。这样不仅可以确保电量充足,也避免了因屏幕锁定或电量不足导致的中断。

总结

我们都知道数码产品讲究“买新不买旧”,以上提到的这些优秀特性,其实在 iPad Pro M1之后 的其他产品线上也有所体现。然而,对于那些不一定追求最新但注重性价比的用户来说,iPad Pro M1 依然是一款非常值得推荐的设备。

以上就是我作为摄影师的后期工作流分享。如果你也是一名摄影师,正在寻找一款可以替代传统电脑的修图设备,那么最新款的 iPad Pro 当然是很棒的选择,但价格可能会略高。如果预算有限,2021年的 iPad Pro M1 凭借其强劲的性能和实用性,依然是目前性价比非常高的一款设备。它不仅能够大幅提升你的工作效率,还能让你在修图的过程中享受到流畅而高效的创作体验。

希望我的分享能对你有所帮助,也期待你用它创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感谢观看本期内容,下期见,拜拜~

2024年12月29日星期日

Switch Lite 值不值得买?动森玩家体验分享,最佳掌机与2025游戏推荐!




 这是Switch 续航版,这是Oled, 而这是Switch Lite。请告诉我你认为这是什么颜色?我经常发现有人叫这种颜色是蓝色,有人叫成绿色,但其实这是青色,对,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青色,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青色版本呢?因为这个颜色让我有种即是动森限定款又是塞尔达限定款的感觉,因为青色都是这两款游戏的主题色,这期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最爱的Switch掌机是这一款,如果你没有的话,或许这款掌机可能会适合你。

首先,Switch lite在尺寸上比普通的Switch身材上小了一圈,重量也减轻了120克,Switch Lite的按键手感更舒适,主要得益于一体化设计、更稳定的按键反馈以及传统十字键的回归,让操作更加精准和顺手。

其实,我一开始并没有打算买Switch Lite,因为我已经拥有一台续航版的Switch。但《动物森友会》这个游戏实在太好玩了,而我内心也一直想要一台更便携的掌机。正如我在第一期视频中提到的,我对掌机有一种执念。当Switch Lite在发布时,我就有点心动,但当时实在不知道该向我家那位解释为什么还需要再买一台Switch。

后来在疫情期间正好赶上我和她都沉迷于《动物森友会》,她的岛屿也在我给她做牛马的情况下建设得差不多了。我趁着这个机会跟她说:“我也想有一个自己的岛屿。”她问我:“好啊,那怎么办呢?”我说:“一台机器只能建一个岛屿啊。”结果她很爽快地说:“那你就再买一台Switch吧!”就这样,我终于拿到了这台Switch Lite,开始了自己新的游戏旅程。

哎~这个视频不是讲动森的啊,我也不是个动森up主,游玩时间也仅仅是400小时而已,而我家那位已经1000多小时了

便携性

我想分享的是其实是它的便携性也是我最最看重的——即小又轻,可以随时随地玩尤其是把它带去旅行,只要我出去旅行就一定会带着它,不,甚至日常出门也会带着它,它轻便的设计和长续航让它成为旅途中或者短途通勤都是不可或缺的娱乐伙伴,而且使用了这么多掌机后只有它才是唯一躺着玩胳膊不会酸的机器了。在飞机这种长途旅行上很能打发无聊的时间,非常方便,而且每次都是秒速唤醒和待机,放置好几天突然打开它竟然还有20%左右的电量也是惊讶到我了。

然后它轻薄到几乎可以装进任何包里,比如双肩包、斜挎包、小型背包,甚至有些裤子的口袋都能轻松放下。而且因为它整体是塑料材质,所以整体的重量也更轻了只有277克。

另外,在开始的时候买过好几个保护套和握持手把,但是用了一阵子还是发现裸机才是这款机器最好的状态,一方面是保护壳会增加重量,握持手把也增加了厚度,带出去或者拿在手里都不够轻便,回想一下以前使用psp或者gameboy 也没有用保护壳来玩啊,现在人们都被手机保护壳影响到所有产品上了,于是我选择了裸机使用,让我意外的是,这样用下来,机身上的划痕并不明显,只有在特定光线下才能看到一些。平时也都是正面放置,所以基本不会注意到划痕的问题。但如果您对划痕比较敏感,或者考虑二次销售,那么为它配一个保护套也是可以的。

2025年Switch还值得购买吗

如果您问我2025年Switch Lite是否还值得购买?目前有不少消息提到,任天堂可能会在明年三月发布新一代的Switch,也就是Switch 2。不过,这并不是官方确认的消息,而是来自各大媒体和一些小道消息渠道的推测。

根据目前传闻,Switch 2的硬件性能将有显著提升这也会导致散热需求也会更大。因此,新一代设备的体积可能会比现有的机型更大,甚至可能接近Steam Deck那种尺寸,具体如何,还是要等官方的进一步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下一代Swith lite2保守估计还要至少3年吧,还有不要以为老任发布了Switch 2后,我们现有的switch就没游戏玩了,Switch1代在主机平台里用户群还是第一梯队,老任不会抛弃我们的,还有以下这些游戏将在2025年继续登录Switch1代和lite包括,文明7、古墓丽影4-6复刻版、幻想水浒传1&2复刻版、异度之刃X终极版、宝可梦传说Z-A、银河战士究极4、幻想生活i转转龙、符文工厂龙之天地、足球经理25 等等。

游戏推荐

如果您是单身老哥,或者没有太多一起玩游戏的朋友,我觉得Switch Lite非常适合您。尤其是如果您已经拥有一台Steam Deck或者配置不错的PC,那么Switch Lite可以作为补充设备,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玩一些精品的独立小游戏。说起独立游戏 Switch 也有许多很棒的独立游戏推荐给大家,适合短时间体验。比如我个人非常推荐的《小人物拯救世界》,这是我的战争,美国逃亡者,中国式家长,奥里奥里世界,等等,当然还有前不久获得众多游戏大奖的小丑牌,简直是为Switch lite量身打造的。更大型的游戏有暗黑2和暗黑3 FIFA22、龙之信条、龙珠Z卡卡罗特、荒野大镖客、还有老任的所有第一方,说起第一方还有一款叫超级马里奥奥德赛的游戏非常值得体验,每个关卡都设计的极具创意,前不久获得TGA年度游戏奖的宇宙机器人就是“借鉴”了它哦,另外如果你是个有孩子的家长,那么switchlite也很适合给小朋友玩,LCD的屏幕相比手机的OLED屏幕更保护眼睛,让他们戒掉手机,爱上高品质的游戏,既能合理安排时间,也能享受健康生活,还杜绝了不小心就氪金的可能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Switch上的eShop商店经常会有折扣活动,所以不妨偶尔上去逛一逛,经常会有一些不错的独立游戏骨折到1美金的价格,非常实惠。

总之,Switch Lite是一款设计紧凑适合随身携带可以随时游玩的纯游戏掌机。目前二手市场价格在700人民币左右,价格真的很香了,感谢您的观看,我们下次再见!拜拜!

2024年12月9日星期一

为什么我直到现在仍然使用 OSMO Pocket 1。马上2025年了,这款设备在今天还能满足需求吗?


为什么我直到现在仍然使用 OSMO Pocket 1。马上2025年了,这款设备在今天还能满足需求吗?答案是肯定的,它依然非常好用,完全没有问题!接下来,我会一步步向你解释原因,千万别急著离开。 希望能帮助你避免掉入过度消费的陷阱,减少不必要的购物焦虑,让我们一起理性看待科技产品的价值。 

首先,升级到 OSMO Pocket 3 是否有意义?这取决于你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专业的影视制作团队一样,拥有大量高端设备,并追求极致的专业品质。 如果你是第一次购买这种便携式相机的话,Pokect 1代 的体积非常小巧只有116克,一只手就可以完全掌握。 而且比最新的 Pocket 3 小了将近两倍。你可以轻松地将它放进口袋或包里,甚至不需要保护套。而且Pocket 1 对新手 Vlogger、视频博主来说非常友好,一只手就可以完成开机-录制-关机,一气呵成。特别适合拍摄第一人称视角的 Vlog。由于它太小了,这样路人看到这么小的相机也不会太过在意,相反的现在拿着手机在外面拍来拍去都会受到陌生人的反感了,而这个小巧的玩具你只需要拿著它,开机到录制还不到5秒钟的速度,让你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瞬间,这样子走走拍拍,随心记录日常,一切都简单化了。

即便Pocket 1发布到现在已经6年了,但它,也是支持拍摄 4K 60 帧的。而实际上,4K 60 帧的需求在日常创作中是否必要,还需要打个问号。很多头部的科技类YouTube频道,他们的视频规格也只是拍摄 4K 30 帧,这个规格已经足够应对大多数平台的播放需求,并且会减少你自己的存储和平台上传的压力。 Pocket 1 的三轴云台设计非常耐用,无论怎么使用、怎么折腾,在开机的时候都会立刻进入工作状态,由于搭载了三轴云台,所以无论是行走还是慢跑,画面依然非常稳定。   


很多人可能会担心它只有两个麦克风,因为Pokect3有三个麦克风。其实,对于新手 Vlogger 来说,它仅有的两个麦克风也是足足够够使用了,因为记录的都是第一视角,你的声音是最靠近设备的。 都看到这了,想必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最后我想分享的是再进行影片创作的时候最大的挑战其实并不是设备的性能,而是如何规划内容,特别是文案的撰写。 文案在 Vlogger 创作中非常重要,其余的拍摄、剪辑、配乐其实都是锦上添花而已。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拍摄时即兴表达流畅,并且快速组织出高质量的语言内容。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新手,我的建议是: 

1. 专注拍摄:先确保每个画面都稳定、构图良好,让观众一目了然地明白你想表达什么。 

2. 后期整理:拍摄完成后,回家整理素材,再结合画面撰写清晰的文案。 

3. 后期配音:在后期制作中录制声音,这样既能让表达更清晰,还方便修改调整,也能避免拍摄时分心。  等到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可以尝试边拍边说的模式。

对于新手而言,循序渐进的方式会让你的作品更具质量,也能更快上手 Vlogger 的创作流程。 总结一下如果你不差钱尽管冲第三代,如果你已经有了Pokect1 或Pokect2,又或者你的资金比较紧张,希望我的视频能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11月28日星期四

Steam Deck 两年使用感受分享,为什么LCD版本依然是最值得推荐的!



这是我的Steamdeck, 对,是最早的顶配LCD,512g版本,如果你在考虑一款游戏掌机并且想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体验,我十分建议你去搞一台这个lcd屏幕的版本!看完这条视频你就明白了!相信大家在点进这期视频之前,可能已经看过不少关于这款掌机的深度评测或使用体验分享了。所以这个视频不是评测什么游戏可以多少帧率,我不会花太多时间重复那些大家已经熟悉的细节,而是分享一下为什么有那么多配置更强的掌机我却还在使用Steamdeck呢。


为什么会选择掌机

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会选择购买一款掌机。通常来说,能吸引人购买掌机的,往往是那些已经有一定游戏经验,甚至是多年资深的玩家。而这样的玩家家中,可能早已拥有一台配置不错的 PC。我们选择购买掌机的原因,更多是为了能够随时打游戏。Steamdeck的便捷性非常突出,比如一键休眠、一键唤醒,可以随开随玩。而且你可以随意选择姿势,躺着、趴着,甚至‘葛优躺’都没问题。Steam Deck 的重量接近 700 克,所以到现在为止,我还从来没有随身携带过它。一方面是因为它确实太重了,另一方面是我的日常随身包也没那么大。但是带他去出差或者旅行却再适合不过了。在旅行时,无论是去其他国家还是其他城市,通常都会使用更大的行李箱。这时候,把 Steam Deck 放进行李箱里跟着你一起走。白天,你可以尽情游览城市、品尝美食;而到了晚上,回到酒店,洗个热水澡,躺在床上开一局游戏,这种体验真的很爽。


掌机的执念

对很多玩家来说,掌机还承载着童年的回忆。尤其是80后和90后,Gameboy可能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台掌机,我的第一台Gameboy到现在还留着,是我父亲送我的生日礼物。因此,掌机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当一款新的掌机推出时,它的主要受众自然就是这些人,而他们也往往对掌机有着一种特别的渴望。

现在,这批人已经长大,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使他们难以长期坐在电脑前玩游戏。生活中的各种琐事总会打断专注,而掌机的便携性和灵活性恰恰迎合了这类需求。对我而言,这也是我选择掌机的原因之一它精准击中了我的需求。

对于大部分 3A 游戏来说,Deck的续航通常在两个半小时左右。这续航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对我来说其实刚刚好。就好比我以及和我一样的玩家,现在玩游戏常常会出现一种状态,被称为‘电子ED’就是玩着玩着会突然感到疲倦,就是想玩游戏的热情一下子消退了。

不再像年轻时那么疯狂,常常通宵打游戏。如今,更多的是在忙碌了一天后,想要短暂放松一下。这时拿起掌机,随开随玩,玩上两个小时既能释放压力,又不会太过疲劳。两小时的游戏刚好让人放松,同时眼睛也不会太累,这时候正好停下来去做点其他事情了。这种节奏反而成了我现在生活的一部分

提升了我的购买需求?

当我拿到我的 Steamdeck 时候,第一件事就是给它扩容。更换了2tb固态和1tb储存卡,因为我想尽可能地把它装满游戏,让我的游戏库看起来丰富而充实。虽然这些游戏我未必都会去玩,但看到掌机里装满了各种游戏,我就觉得这就好像我的移动宝库一样,这种感觉很奇妙会让我更有买游戏的冲动,其实安装那么多游戏我也不一定都会打开来玩,但知道它们都在这里面,就让我很Happy,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心理。

Steamdeck现在的软体更新比较频繁。这种频繁更新真的很照顾玩家的需求,让人感觉厂商非常用心,很良心的售后服务。

不过,在更新还没这么频繁的早期,这款 Deck 更像是一台需要玩家去‘折腾’的机器。而这种折腾的过程,有时候甚至比玩游戏本身还要有趣。你可以装各种第三方插件,尝试不同的功能,比如调整屏幕饱和度,更换游戏封面,到现在还出现了原本PC才能用的修改器。有人会觉得这种折腾很烦,但是也有人是乐在其中的。

感谢你看到这里。接下来,我来说说为什么会推荐 LCD 版本的 Steam Deck。

实际上,LCD 和 OLED 版本的差别并不大。如果不把两者放在一起对比,单看 LCD 的屏幕表现,它的色彩表现已经足够令人满意,并且在系统设置里还可以调高色彩饱和度。虽然 OLED 的对比度和色彩鲜艳度更好,但长期观看反而容易让眼睛疲劳。而对于大多数游戏来说,帧率并不需要太高,因此 LCD 屏幕 60Hz 的刷新率完全能够满足需求,玩累了随时可以按电源键休息,因此OLED的省电与否对于实际体验来说并不重要。毕竟,大多数吃硬件的游戏的游玩时间也就是两小时左右,超过这个时间段,玩家可能会感到疲惫。如果是像《暗黑4》这种需要长时间投入的刷子游戏,无论是 OLED 还是 LCD,长时间游玩时都需要插电才能放心玩耍。

此外,Steam Deck 发售已经将近三年了,未来可能会有第二代产品发布,或许就在明年或者后年。所以现在购买更贵的 OLED 版本并不划算。我更建议选择一台新的或者二手的 LCD 版本,再通过自己扩容存储空间来提升使用体验。

iPad Pro M1 我的摄影好搭档

各位还记得当年的那个画面吗?当苹果“厨子”像阿汤哥一样,将一颗笔记本级别的芯片塞进了iPad里。那个时候,我的内心是真的蛮激动的,觉得苹果的生产力工具终于要迎来一场革命。 转眼间,这台 iPad Pro M1 已经陪伴了我将近四年的时间。其实,我不仅是一名视频博主,同时也是一位...